筑牢四梁八柱 筑基一流大学-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

 筑牢四梁八柱 筑基一流大学-天生赢家凯发k8国际

规划管理

planning management

筑牢四梁八柱 筑基一流大学
发布时间: 2019-06-14

近期,学校落实《综合改革方案》和第十次党代会精神,大刀阔斧开展管理服务机构改革,受到师生校友和高教行业的广泛关注。

为什么要推进机构改革?改革方案出台有哪些故事?方案公布后师生怎么看、正在如何做?带着这些问题,记者经过广泛采访,以“为什么要改”“怎么改”“如何改好”三个问题为索,试图回望改革初心,记录改革风云,描画改革群像,凝聚改革力量。

管理服务机构改革是学校新时代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序曲。学校新闻中心也将持续关注学校改革进程,接续推出相关报道,敬请关注。

建设一流大学,必须有一流的管理服务。

4月13日,学校第十次党代会胜利闭幕,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蓝图铺展。两天之后,党代会闭幕后的首个工作日,《华中农业大学管理与服务机构改革方案》(征求意见稿)公布。方案改革力度之大、涉及范围之广、破壁程度之深,超出师生预期,受到广泛关注。

这是一所具有120年办学历史的大学写给新甲子的决心书。

它以一场动真碰硬的机构改革,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破局,为建设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开篇,让这所大学以更加昂扬的姿态,立于时代潮头。

为什么要改?

耕读双甲子,薪火传天下。

120年来,历代华农人艰苦奋斗,耕读不辍,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,建成了特色鲜明的研究型大学,迈入了国家“双一流”建设高校行列。

进入新时代,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党和国家作出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战略决策。站在新甲子起点,全体华农人对自身使命有了更高要求,对学校发展有了更高期待,对学校未来有了更美憧憬。建设一流大学、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,成为学校新的历史使命。

旧邦新命、古道新程。必须对办学治校水平进行再审视。

学校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梳理了学校事业发展存在的8个方面问题。这8个方面的问题,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新征程必须攻克的“腊子口”“娄山关”。在办学资源要素投入有限的情况下,夺关闯隘的方式只能是通过高质量发展,突破传统发展路径,破解结构性难题,用好新动能,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
过去和当下无数的工作实践揭示:实现高质量发展,必须首先迈过治理能力现代化这道坎。这道坎迈得好不好,决定了后面每一步的加速度。

——我们在反思:学生国际学习与交流规模小。与此同时,一位学院院长告诉记者,学院想申办新的国际联合培养项目,到相关职能部门跑了一圈,发现有些条条框框就是破不了,“想做做不了,蛮伤心的”。

——我们在反思:对学生创造力培养不够。与此同时,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分散。学生申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,由教务处管;申请湖北省、武汉市的政府资助项目,由学工部管;申请学校的本科生创新基金,由团委管。

——我们在反思:高端领军人才不足,引领科技前沿、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战略科学家少。与此同时,有位学院新引进的人才,因为实验设备采购耗时长延误了工作进度,出现“人到岗了,实验设备还在路上”。

——我们在反思:承担国家重大科技创新任务的能力不足。与此同时,一位青年老师告诉记者,实验室温室改造从招标、建设到审计验收,跑的单位多,签字程序多,历时一年多。他说:“这比发表论文还难”。

类似问题,不一而足。

善除害者察其本,善理疾者绝其源。

学校管理服务工作中存在的资源分散、效率不高、边界不清、协同不够等表象,根源是治理结构不能完全适应现代大学治理需要。

2015年,学校综合改革方案提出,要“调整优化职能部门定位,推进学校管理组织体系改革”。4年间,两任领导班子接力谋划,充分酝酿机构改革的路线图、施工表。

2018年下半年,学校党政领导班子调整到位。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提出,一任都要有一任的担当,一任都要有一任的作为。学校事业发展到了今天,必须对标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,以敢为人先的魄力推进学校管理服务结构改革,探索具有创新性和引领性的思路、模式和举措,加速释放办学活力和创造力。

——这是审时度势的重大决策。学校领导班子基于对使命任务的深刻把握,对办学实践的深刻总结,对时代潮流的深刻洞察,对师生需求的深刻体悟,在充分调研部分国外一流大学和我国41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内部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的基础上,以时不我待、势在必行的决心推进管理服务机构改革。

——这是敢闯新路的创新决策。学校主要领导同志提出,要敢于在改革中坚持改革的方向,不局限于其他学校有没有先例,不拘泥于会不会遇到阻力,只要有利于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,有利于履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就大胆闯、放手干。

——这是众志成城的集体决策。在讨论的过程中,学校领导班子作为“关键中的关键,少数中的少数”,认识不断深化,在解放思想中统一了思想,在达成共识中凝聚了力量。

4月15日下午,学校就方案面向各学院负责人、管理服务机构负责人分组征求意见。回忆起讨论场景,很多与会人员记忆犹新。

一位参加座谈的原部门负责人回忆说,“拿到方案,心中五味杂陈。有些过去有共识但没做成,有些过去想到了但做不成。当看到自己所在的部门被撤销,又别是一番滋味。”

一位学院院长说,“我当时很激动,拍了桌子,说:学校有这么大的魄力干这个事情,那我们在基层就可以放手一闯”。

5天之后,《华中农业大学管理与服务机构改革方案》由校党委常委会审议通过,以校党发〔2019〕11号文发布实施。

怎么改?

耕读新甲子,奋进新征程。

新甲子新使命新作为,决定了这次机构改革不是小修小补,而是大刀阔斧;不是拆东补西,而是强基固本;不是细枝末节,而是系统构建。

“整合”“统一负责”“重新组建”“不再保留”……方案中的一系列关键词,意味着学校管理服务机构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。

坚持一条主线:加强党的全面领导­,推进全面从严治党——

历史深刻昭示,办好中国的事情,关键在党。

坚持和加强党对高校工作的全面领导,是办好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根本保证。

方案提出,把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中,优化党的纪检、组织、宣传、统战、学生工作、研究生工作、机关党建等机构部门的职责配置,加强归口协调职能,党委的有关部门与联系紧密的行政部门、业务机构统筹设置,实行合并设立或合署办公、协同办公,统筹本系统本领域工作。

同时,新设置资产经营与后勤保障部党委,机关和直属单位党委新设财务与资产管理部党总支、校园建设与安全保卫部党总支,加强重点领域、重点部门、关键岗位党的建设,持续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。

壮阔征程,领航者更加坚定有力。

一位党务部门负责同志说,“联系紧密的业务机构划归管理后,通过再造工作流程,融合设置岗位,实行扁平化管理,党领导学校一切工作的体制优势进一步发挥,党把方向、谋大局、定政策、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进一步提高。”

围绕一个指向:重构权责体系,推进现代大学建设——

机构的精建裁并,最考验改革的智慧和魄力。

学校提出,以“事”为线索,将事业发展分为15大类事务,按照“一类事项归口一个部门由一套人员负责”,重新设置机构、配置职能。只要有利于整体优化、高效、协同,该精简的坚决精简,该加强的必需加强,让学校管理服务机构设置更加科学、职能更加优化、权责更加一致、力量更加整合、监督监管更加到位、运行更加高效、服务更加优质。

调整后,学校独立设置管理和服务机构由33个减少到20个。调整幅度之大,影响范围之广,为学校历次机构改革之最,开近年大学治理结构改革之生面。

方案中,出现了6次“统一”,明确了办学治校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权责归属。“组建本科生院,统一负责本科生培养事务”“组建校园建设与安全保卫部,统一负责校园规划、建设和安全管理事务”“组建财务与资产管理部,统一负责学校财务与资产管理事务”……每一个统一的背后,意味着让原来需要在多个部门之间流转的事情放在一个部门,让一个个条块分割的“小部门”合并成协同高效的“大部门”,从结构设计上避免政出多门、责任不清、资源分散。“有部门、没队伍”“部门多,分不清”的现象一去不复返。

一位老师对此有个生动比喻,“以前是风神送风、雷公打雷、雨神下雨,九龙治水各管一段。现在是一个龙王管到底,有事儿就认准了他”。

聚焦一个目标:回应师生期盼,促进人的全面发展——

立德树人是学校的根本任务。

师生成长发展的难点、关注点和支撑点,就是改革的着力点。

学校负责同志说,“衡量这次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,就是我们是否做到了坚持师生主体地位,是否做到了更好、更高效、更安全地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和校友,是否做到了促进人的全面成长和发展。”

着眼于支撑一流人才培养,学校成立本科生院,解决“教”和“育”分裂割散“两张皮”问题,进一步促进“教书”与“育人”有机融合,形成“三全育人”的强大合力。

着眼于全方位支持老师静心问学育人,学校设立教师发展中心,成立人力资源部,和党委教师工作部合署办公,统一负责教师思想政治教育、师德师风建设和全校人力资源规划、配置、培训、考评等工作,帮助教师实现更好职业发展。

着眼于提升师生的满意度、获得感,学校整合分散的采购与招标、资产管理与资金财务管理职责,努力让师生“只进一扇门”“尽量少跑路”;实行校园规划、建设、管理、保卫一体化运行,让绿色校园更加宁静、和谐、美丽。

……

时代是出卷人,师生是阅卷人。

一位老师说,“政之所兴,在顺民心;政之所废,在逆民心。这份方案,充分体现了回应师生所盼、民心所向,也必将得到师生的拥护和认可”。

如何改好?

一分部署,九分落实。

随着党代会胜利闭幕和《管理与服务机构改革方案》发布,改革设计宣告完成,精细施工全面展开。校园里:

不仅“改头换面”——

截至到5月下旬,新成立的部门全部组建完毕,办公场所搬迁完成,正处职干部配备全部到位,副处职干部和科级干部配备基本明确。

在机构和人员调整的过程中,按照有利于工作开展和“人随岗位职责走”的原则,有不少部门的办公场所、不少同志的工作岗位发生变化,但是全部自觉服从组织安排,正确看待单位的精简裁撤、岗位的变动调整、个人的进退去留,做到闻令而动、听令而行,处理好了部门与全局、个人意愿与组织需要的关系,经受住了一次党性修养和组织纪律观念的现实考验。

更要“脱胎换骨”——

物理变化是基础,化学反应是关键。

完成了人往一处聚,还必须心往一处想、劲往一处使。正如一位新的部门负责人谈到,“部门壁垒、战线阻隔没了,职能重叠区、空白区少了,要尽快完成从磨合到融合,促进物理空间融合、人员配置融合、工作流程融合、运行机制融合,不然就会留下部门痕迹、科室痕迹”。

撤并了“有部门、缺班子”的小部门,新组建的大部门如何“搭班子、带队伍”,又成为了新的现实课题。“部门领导多了之后,是会‘1 1 1>3’,还是会‘1 1 1<3’?”一位老师有忧虑,“这取决于能不能做好改革的后半篇文章,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,完成由多个指挥系统向同一个指挥系统的切换”。

完成了机构职能重构,还必须积极谋事创业,把工作做大、做优、做强,推进工作迈上新台阶。

研究生院提出,要创建“研究型的研究生院”,全面提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质量,“我们所讨论的,不应该是研究生究竟发表1篇论文,还是2篇论文才能毕业,而是思考如何为研究生终身学习和一辈子幸福奠基”。

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提出,要借鉴管理服务机构改革经验,发挥好资源集约优势,推动科研组织模式创新和科研力量整合,打破学科壁垒、团队壁垒、平台壁垒,推进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、产学研融通发展共同体建设。

还需“心融神会”——

在催生物理变化、化学反应的同时,心灵融合更为重要。

唯有以“无我”的境界,实现“有我”的担当,才能敬终如始,善作善成。

采访中,一位新组建的部门负责人说,“这次改革启示我:要经常换位思考。面对新的部门间协作,一切只要有利于教书育人、有利于师生办事方便,有利于学校事业发展,都应该积极主动做好协同。”

一位年轻的科级干部表示:“机构改革不可能一次解决所有问题,边界不清的情况永远都会有。只要每个人都觉得学校是自己的,都愿意多担一些、多做一些,事情也就好办了。”

新故相推,日生不滞。

实现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,是一场大仗、硬仗、苦仗,不会一蹴而就,也不会一劳永逸,绝不是吹响冲锋号、打几个冲锋,就能大功告成。

从更宏大的视野来看,管理服务机构改革只是学校新时代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序曲。接下来,实行二级单位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、完善校院两级管理配套改革、培养一流创新创业人才、培育新时代“两邓一张”,创建世界一流学科集群和生物医学学科特区……一系列的时代命题,等着我们共同破题答题。

学校进入高质量发展新时期,正是改革创新大显身手的时代。

而你和我,正是这个时代不可或缺的力量。


网站地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