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月21日下午,我校作物学“十三五”规划论证会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六楼召开。南京农业大学盖钧镒、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、湖南农业大学官春云、四川农业大学荣廷昭、中国农科院喻树迅、武汉大学朱英国等6位中国工程院院士,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孙其信教授、中国农科院副院长万建民教授、中国农业大学副校长李召虎教授、香港中文大学教授zhang jianhua、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教授li genyi、美国德州理工大学教授zhang hong等国内外知名作物学专家对我校作物学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进行了论证。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校长邓秀新,中国工程院院士傅廷栋、学校相关职能部门以及植科院等单位负责人参加本次论证会。会议由副校长张献龙教授主持。
论证会伊始,邓秀新代表学校致辞。他希望各位专家学者多提尖锐意见、宝贵建议,帮助我校改进学科规划、调整学科结构,进一步增强办学能力、提高办学水平。
随后,植科院院长曹凑贵教授结合目前形势判断和作物学发展趋势,总结了“十二五”期间作物学发展现状及不足,向各位专家介绍了我校作物学学科“十三五”发展目标、发展思路、主要建设任务及建设措施。张献龙、彭少兵和张椿雨三位教授分别代表棉花团队、水稻栽培团队和油菜遗传改良创新团队向参会专家介绍了团队的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。
听完规划汇报后,与会专家分别就作物学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提出个人建议。
在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方面,喻树迅院士希望可以结合国家一带一路工程和两减项目,做好育种和栽培技术的交叉融合,服务地区产业。通过棉花研究的例子,他指出应将育种优势扩大为生产应用优势,理论优势转化于产业优势。官春云院士希望能够开展农业信息化系统的研究,应用于栽培管理,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。陈温福院士认为学科发展不仅要重视sci论文的数量,更要重视对产业技术的支撑。他从农村劳动力锐减的发展情势说起,提出轻简化机械生产是未来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。万建民副院长希望可以进一步加强在小麦、玉米等主要粮食农作物的研究,同时他提倡青年教师多到田间地头开展科学调查和研究,增强服务地区、服务生产的能力。zhang jianhua教授认为作物学科肩负着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责任,要积极适应新形势,参与到国家战略研究中。荣廷昭院士认为作物学“十三五”规划中提到“农业发展已经到了转型升级的重要节点,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势在必行”的论断非常准确,希望增强作物生产与畜牧养殖的合作研究,加强饲料生产和养殖废弃物利用的研究。盖钧镒院士则希望在规划的制定中不单要有指标数字的罗列,更要研究学科或领域在未来突破和发展的目标,同时学科建设要有建立更完善和齐全的指标体系,避免以单一指标来进行工作评价。
就人才培养工作,官春云院士希望要注重宏观农业研究的教育,培养具有信息分析和产业视野的新型农业应用人才。李召虎副校长认为国家提出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总体方案,是农业高校面临新机遇和新挑战,要积极适应,注重内涵式发展,推进一批学科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。同时,他讲到国内高校更注重培养本科生科学研究能力,而忽略了服务产业和应用能力,希望可以在人才培养方案里做出改善。孙其信校长则强调了人才培养要适应国家经济发展转型的新情况,围绕创新创业教育,谋划“十三五”培养方案改革,激发学生自发的创新创业的积极性。朱英国院士表示学院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,他希望学院作物栽培学科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,在学生培养与现代农业生产服务紧密结合。zhang hong教授和li genyi教授分别介绍了美国和加拿大的农业生产现状,重点介绍了农业中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情况,他们都希望可以结合未来的农场化生产,开展精准农业生产模式研究,同时调整现有的农学专业培养方案,培养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农场主。
副校长张献龙在认真听取了各位专家对我校作物学“十三五”规划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后发言,他强调作物学发展要优化结构、服务于产业。
校长邓秀新院士作总结发言。他强调制定规划一定要从长远角度和现实形势出发,从围绕国家政策、对接产业发展、满足农业需求出发,去挖掘哪些工作可以坚持做、哪些工作要让其自然萎缩,哪些工作还需要投入更多力量去加强建设。之后,邓秀新对作物学“十三五”发展规划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。他认为现有规划总体对面临的机遇挑战分析尚有不足,应更适应时代发展需求,紧紧围绕学生就业,培养新时期引领人才。